03
区情特色District characteristics
2023 年,崇明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坚持全生态、高品质、国际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生态”“生态+”发展战略,以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总目标为战略指引,以打造高能级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重点,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根本动力,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提升生态岛发展能级,着力增强生态核心竞争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建设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世界级生态岛迈出坚实脚步。
(《崇明年鉴》编辑部)
碳中和示范区建设
2023 年,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多层级低(零)碳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各领域差异化低(零)碳建设路径,打造形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的亮点和特色。能源领域,截至 2023 年底崇明区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为 77.7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崇明三岛用电总量比重超 31%。稳步推进中兴镇 100 兆瓦渔光互补、绿华镇华星村 81 兆瓦渔光互补、陈家镇立新村 100 兆瓦渔光互补项目。交通领域,推进公共服务车辆低碳转型,更新新能源适配车型公务用车 1 辆、新能源公交车 4 辆、环卫新能源车 3 辆;完成 100 个新能源充电桩建设任务。建筑领域,完成 17 个既有公共建筑项目节能改造任务,总修缮面积5.98万平方米;完成 26 个既有公共建筑项目光伏建设任务,总建筑面积 5.72 万平方米。碳汇领域,聚焦市、区两级生态走廊,主要道路河道沿线、乡村振兴绿化美化等区域,推进新增森林面积任务,提升乔木林蓄积量,完成8 个口袋公园建设任务。CCUS 领域,长兴岛电厂 10 万吨级燃煤燃机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创新示范项目于 2 月正式运行,该项目是国内最大也是首个 CO2 用于保护气的 CCUS 全流程装置,总 CO2减排量达到 10 万吨 / 年。循环经济领域,联合区规划资源局、区经委制定《崇明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划布局》,并报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经济信息化委,规划崇明区产业用地(工业 + 仓储)中 1%专门用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行业,进一步提升我区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能级水平。低碳产业领域 , 碳中和技术创新联盟在长兴产业园区成功引进企业 5 家;长兴产业基地拟规划 200 亩土地用于打造碳中和产业园,同步成立相关产业基金;举办 2023 年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
(区发展改革委)
生态格局和空间结构
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是崇明生态保育的基本空间单元。崇明岛生态保育的重点是协调好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长兴岛重点涵养青草沙水源地,减少船舶等临港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横沙岛重点保育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环境。识别重要水资源、森林资源密集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要素节点,规划形成“五源多廊”的总体生态空间结构。五源包括崇明东滩、西沙、北湖、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长兴青草沙湿地 5 个重要生态源地。东滩生态源地位于崇明岛东侧,包括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湿地滩涂资源,是崇明全球鸟类栖息地与自然资源保护地的核心承载区。西沙生态源地位于崇明岛西侧,包括东风西沙水源保护区,明珠湖公园、西沙湿地等公园湿地,是崇明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和湿地地质资源保护区。北湖生态源地位于崇明岛北部,包括北湖及其周边长江口湿地,是崇明重要的湿地地质资源保护区和滩涂资源集聚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源地位于东平镇,包括东平森林公园核心区及其拓展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人造平原森林和动植物资源集聚区。青草沙水源保护区生态源地位于长兴岛北侧,是上海市最核心的水源保护区之一。
市、区级生态走廊包括 1条市级生态走廊和 10 条区级生态走廊,串接生态基本片区及重要生态源地,构建崇明区生态骨干网络。市级生态走廊即环崇明岛的生态环廊,最小宽度控制在 1000 米以上。保护生态走廊内重要生态资源,增加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适度建设林地,森林覆盖率达到 55% 以上;控制建设用地比重,规划建设用地占比控制在 5% 以下。区级生态走廊为崇明岛南北向重要水系走廊及长兴、横沙生态走廊。其中,八滧港、老滧港、横沙岛生态走廊最小宽度控制在 1000 米以上;六滧港、四滧港、堡镇港、新河港、鸽龙港、庙港、长兴岛生态走廊最小宽度控制在500 米以上。区级生态走廊强调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适度建设林地,森林覆盖率达到 50% 以上;控制建设用地比重,规划建设用地占比控制在 10% 以下。蓝绿网络在市区级生态走廊基础上,规划控制 17 条生态蓝道和 5 条生态绿道,作为崇明区生态网络构建的重要支撑,连通外围生态片区与城乡功能区,重点保护廊道及周边缓冲区。
(区规划资源局)
生态旅游
崇明结合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实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23年,接待游客1805.37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65亿元。至2023年,崇明区主要景区(点)共 27 个,其中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7 个、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 20 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 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1 个。中高端宾馆酒店34 家,其中星级饭店 6 家(四星 2家、三星 3 家、二星 1 家),未评星但具备四星级以上条件 12 家。备案登记民宿 1104 家,其中中高端民宿 379 家。旅行社共有 38 家,其中AAAA 级旅行社 1 个、AAA 级 旅行社 9 个。在“旅游 +”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工业科普、亲子研学、房车露营、康养旅游等一大批新兴旅游业态蓬勃发展。崇明区各类社会主体每年平均举办百余项文旅节庆活动,覆盖全区,贯穿全年。开展花朝节、乡村文化旅游节、骑游节等品牌节庆活动。
(区文化和旅游局)
生态农业与特色村居
2023 年,崇明区打造崇明绿色农业“金字招牌”,扩大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2017 年,崇明区入选全国首批、上海首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019年,崇明区成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2018—2020 年,崇明区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十大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2019、2020 年、2022 年,崇明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一,农业绿色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18 个乡镇和 1 个农业园区都设有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100% 做好挂牌公示和网格化责任公示。2023年,崇明区完成地产农产品定量检测 4408 批次,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 6 万批次,合格率均达99% 以上。在上海市“神农口袋”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根据年度崇明区绿色农药推荐品种目录和绿色农药补贴限额,按照区级农业技术部门的病虫情报要求,有序推进绿色补贴农药的采购、销售和配送,确保绿色补贴农药全年供应及时。统筹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建立健全绿色农药采购、销配、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为一体的投入品管控体系。2023 年,崇明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名列前茅,全区绿色食品产量认证率达 40% 以上,累计完成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种植业 24 万亩、水产养殖业 2.6 万亩、畜禽养殖场 34 家,绿色生产基地覆盖率达57.1%。有序推进绿色田园先行片区创建。2023 年,崇明高端设施农业产业片区和崇明现代畜禽养殖产业片区均完成年度总体建设工作进度的 100%,完成年度创建目标。
2023年,全区主要农作物秸秆收储体系覆盖率达到 100%,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 以上;绿色农药封闭式管控运营不断完善,绿色补贴农药全年供应及时、均衡 ,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到 100%;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水平持续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 95%以上;地布地膜回收率达 97% 以上;耕地分类管理持续加强,崇明现代农业园区 797 亩镉污染地块全部落实了安全利用措施,年度安全利用率 100%。2023 年,横沙乡永发村、建设镇滧东村、新河镇群英村、中兴镇胜利村、港沿镇惠军村、竖新镇明强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示范村。区农业农村委指导各乡镇进一步巩固常态化村庄清洁机制,通过每月“村庄清洁周”“村庄清洁日”等,累计发动群众 10.8 万余人次参与村庄清洁,并在“七一”“中秋”“国庆”期间组织各乡镇开展专项村庄清洁行动,引导本地群众参与日常清洁整治,不断提升村容风貌环境。三是扮靓宅前屋后,提升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覆盖面。区农业农村委根据《上海市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工作指引》,研究制定了《崇明区 2023 年度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实施方案》,系统部署有关工作,推动崇明区宅前屋后、自留地“宜花则花、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年内完成美丽庭院建设2.8 万户,打造具有崇明特色的农村风貌。
(区农业农村委)
绿色农业产业联动
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优化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是农业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2023年,崇明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名列前茅,全区绿色食品产量认证率达40% 以上,累计完成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种植业 24 万亩、水产养殖业 2.6 万亩、畜禽养殖场 34 家,绿色生产基地覆盖率达 57.1%。有序推进绿色田园先行片区创建。2023 年,崇明高端设施农业产业片区和崇明现代畜禽养殖产业片区均完成年度总体建设工作进度的100%,完成年度创建目标。
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加强崇明区农业环境保护,区农业农村委结合崇明区农业生产实际,开展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工作,重点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来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2023 年,全区主要农作物秸秆收储体系覆盖率达100%,综合利用率稳定在 98% 以上;绿色农药封闭式管控运营不断完善,绿色补贴农药全年供应及时、均衡 ,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 100%;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水平持续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 95% 以上;地布地膜回收率达 97% 以上;耕地分类管理持续加强,崇明现代农业园区 797亩镉污染地块已全部落实了安全利用措施,年度安全利用率 100%。
(区农业农村委)
崇明风物
上海崇明的河蟹养殖有 1300 余年历史。1983 年在上海市、崇明县两级科委支持下,组织科技人员承担人工繁殖蟹苗试验课题,并列入上海市的实验项目。2000 年 4 月成立崇明县河蟹协会,由崇明县农委主任任会长,推广养蟹技术,开拓营销市场,编辑《蟹协通讯》。2007 年,“崇明老毛蟹”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 年 6 月 27 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 2013 年第 82 号公告,核准全国 77 家单位使用相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崇明县有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上海杨超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上海崇明渔丰水产专业合作社、上海崇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上海卫章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上海惠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上海市瑞华实业公司等 7 家企业被批准使用“崇明老毛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2013 年 10 月 9 日开始,被称为“老毛蟹”的崇明蟹,以“崇明清水蟹”作为崇明河蟹的统一品牌名。2014 年 7 月 9 日,《地理标志产品崇明老毛蟹》修订标准通过专家 审 定。2022 年 5 月 9 日,上 海崇明河蟹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22 年 11 月 18 日,“崇 明 me 道崇明味道”农产品推介会暨首届崇明清水蟹开捕节在上海崇明三星镇稻田驿站盛大开幕。2023 年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入河蟹集团。
崇明老白酒是崇明区历史悠久的人气美酒。2023 年 8 月,位于陈家镇的崇明老白酒展示馆开放试运营。展示馆设图文展览区和品鉴区两部分,图文区通过“精工巧艺”“香醪当歌”“高手名家”等多个板块,详细介绍崇明老白酒的酿造技艺、诗词民谚、市级传承人等内容。2023 年,崇明老白酒在中国绿博会、食博会、农产品加工投洽会、新春大联展、五五购物节”、美食节、花朝节等活动中均有亮相。2023年,崇明区打造“崇明甄选”等电商平台,联合盒马、美团等渠道商,加大推介力度,提升崇明老白酒知名度。
崇明白山羊属长江三角洲白山羊,是在崇明特定水土条件下长期封闭繁育而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崇明白山羊被毛洁白,肉质细嫩,是御寒助暖佳品。2023 年,全区崇明白山羊养殖农户 1 万余户,存栏崇明白山羊 11.04 万头,出栏 8.82 万头。2023 年,区、镇二级政府对辖区内白山羊养殖场户开展调查,把存栏繁殖母羊 100 头以上且总饲养规模500 头以上的养殖主体登记在册,申报区级认定并纳入区级政策拟扶持对象进行监督管理;对部分乡镇开展的家门口产业——“羊村”建设农户也纳入政策管理范畴。经区技术部门认定,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核实确认 28 个适度规模养羊场列入 2023 年度区级政策扶持范围。依托崇明白山羊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统一崇明白山羊品牌化销售,2023 年授权 6 家餐饮店直销崇明白山羊羊肉(上海市区 4 家、崇明区 2 家)。
(区农业农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