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历史知多少

红包历史知多少

每个人的记忆中,红包和春节都密不可分。还记得小时候的红包吗?烫金封口,漂亮厚实,带着过年的喜气与长辈的期许。“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想必这也是大家过年时最喜欢说的一句吉祥话了。不过要是有人问你红包的由来,你要怎么回答呢?

“压祟钱”与“压岁钱”

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据传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这种压岁钱多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裹。现在泛指包着钱的红纸包。

关于压岁钱,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呢。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suì)。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都要出来害人,它会悄悄潜入有孩子的人家,然后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就会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胡话,得病,最后孩子变傻子。

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话说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逼着孩子玩,一直玩到睡下,还放到枕头边。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果然来了。它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管氏夫妇把这事告诉了邻居,一传十,十传百,家喻户晓,纷纷仿效给孩子“压祟钱”,其实呢,这八枚铜钱原是“八仙”变的,他们用这种方式帮父母们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压祟钱”逐渐被“压岁钱”取代。当然,还有不少其他关于压岁钱的传说,大多大同小异: 给孩子压岁钱用以贿赂或者驱散妖魔鬼怪,以期望保平安。

发展到如今,红包已经成为由压岁普及为一种习俗。因为红色象征好运,所以,每逢婚嫁、添丁、新宅、开工、生日等等......皆发红包。而红包的寓意,也由“驱魔保平安”逐渐代表着对孩子们在旧的一年努力的肯定,以及新的一年对孩子们的期待和鼓励。

相关推荐

365账号被关闭 轻松掌握夜景人像摄影攻略

轻松掌握夜景人像摄影攻略

📅 09-23 👁️ 9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