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长约6-8m,是大肠中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一段。其表面的三条结肠带(网膜带、系膜带和独立带)集中于阑尾根部。回肠末端向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此处肠壁内的环行肌增厚,并覆以黏膜而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
阑尾:一般长5-7cm,分根部、基部和末端。根部为盲肠3条结肠带汇聚处,多在回盲口后下方2cm左右,开口于盲肠,开口处有半月形黏膜皱襞,称阑尾瓣,阑尾瓣可防止粪屑及异物进入阑尾腔。
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结肠的直径自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是结肠腔最狭窄的部位。
直肠:在矢状面上形成两个弯曲,包括骶曲和会阴曲。骶曲是直肠上段沿着骶尾骨的盆面下降,形成一个凸向后方的弓形弯曲,距肛门7-9cm。直肠会阴曲是直肠末段绕过尾骨尖,转向后下方,形成一个凸向前方的弓形弯曲,距肛门3-5cm。在冠状面上也有三个突向侧方的弯曲,中间较大的一个凸向左侧,上、下两个凸向右侧。
肛管:肛管内面有6-10条纵行的黏膜皱襞称肛柱,内有血管和纵行肌。各肛柱下端彼此借半月形黏膜皱襞相连,称肛瓣。每一肛瓣与其相邻的两个肛柱下端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隐窝称肛窦,窦深3-5mm,其底部有肛腺的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