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圆形的栅栏,栅栏外围满了鸭子,栅栏内三位妇女正在捡拾新鲜的鸭蛋——这是陈正元的版画作品《聚宝盆》,这幅作品创作于1981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画面以俯视的视角呈现,将栅栏比喻成宝盆,寓意着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发家致富。这幅作品被1月5日开馆的宜春美术馆永久收藏。
今年78岁的陈正元出生于清江县(今樟树市),并在中学时代与版画结缘,在1963年创作出了宜春第一幅版画作品《改造红壤第一年》,退休后现居厦门。曾于2014年在宜春博物馆办过个展的陈老此次因宜春美术馆开馆再次而来,他说,这是宜春第一个美术馆,各种硬件设施都要比博物馆更加适合办画展,希望宜春美术馆能多引进精品,办出自身特色,多邀请全国名家,展出精品,提升市民艺术欣赏水平。
谈到要办出自身特色,不得不说宜春版画的发展。陈老认为,版画展览应该成为宜春美术馆的“保留节目”,同时必须做好版画史、名家画册、藏品资料介绍、作品存档等相关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宜春版画。
陈老坦言,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版画没有国画和油画“吃香”。“但在国外很多地方,版画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画种。作为版画之乡所在地,宜春这些年的版画招牌还在,但创作上也处于一个低谷时期,这与人们的欣赏习惯、文化修养有关,更与机制、人才和缺少当年宜春版画精神有关。”他说,“要想重振宜春版画的雄风,要说难其实也不难,只要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要选好组织者,设立‘宜春版画院’,可附设在宜春美术与设计学院,或者在宜春美术与设计学院开设版画专修班,学生每届不超过六个,可在本院学生中招收,择优录取,宁缺勿滥。”
1月5日是宜春美术馆开馆的日子,而首展就是宜春版画精品展。陈老对此展充满着期待,更对宜春版画的未来充满着期待。虽已满头白发,但他说的话依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以宜春版画精品展为起点,为振兴宜春版画,满怀激情和信心地去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