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家乡水土的养育,就没有我的今天。”1940年出生于清江县(今樟树市)的钱海源,虽然13岁时就离开家乡求学,但至今乡音未改,用这样一句充满乡愁的话作了个开场白。钱老先生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之后长期在湖南省展览馆从事专业雕塑创作,主要代表作品有《长征路上》、《母亲》、《西游记》等,现定居广州。 此次宜春美术馆开馆,钱老先生显得格外高兴,特意提前两天来到宜春,并捐献出自己的3件铜塑作品,《邓小平》、《杜甫》和代表作《长征路上》。据悉,作品《邓小平》钱海源先前只捐赠给过3个地方,中国美术馆、湖南省美术馆和母校广州美院。“捐给中国美术馆,都是有费用的,给家乡,我免费。”钱海源笑呵呵地说。 《长征路上》刻画的是少、青、壮3位眼神坚定、气宇轩昂的红军战士,《邓小平》塑像面带笑容,审视九州,《杜甫》则是忧色尽显,仰面北眺。这3件作品,钱老先生还作了逐一解释: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毛泽东那一辈革命家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文化艺术的作用就是承载历史。中国人民现在正走在强起来的征途中,但不能忘记历史,特别是年轻一代,要知道我们站起来、富起来的不易,从而认清自己肩负的“强起来”的历史使命。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他的国、民情怀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且最该具有的。而且,诗人对故土无限留恋,我们从诗人所作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中就可得知。 从他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这3件作品其实也寄托了钱海源老先生的家国情怀和家乡情结,希望家乡人民牢记使命,情系国家,建设好家乡。据悉,钱老先生去年就4次回到家乡,并在明月山画就了一幅《明月山之秋印象》,此次和其他3幅画作一起在宜展出。 “用文化启迪思想,用文化留住乡愁。”这是钱老先生的结束语。宜春美术馆的开馆,相信可以更好地留住钱老先生的乡愁。 |